窗外的雨声好迷人。看观念的水位的时候看到里面有句话:一个人能看到一个事物并不等于他能看见它。就是这句话。相信看见能带给很多人一种共鸣,有时候我们看见一朵花、一个老人、一只猫、一条路、甚至一个广告牌,会想到一些事情,那些别人看起来无关紧要你却觉得值得思考的事,你会默默放在心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更多的是视而不见。当然我们有时候也在学习着视而不见,视而不见。

看完看见已经快半年了。特意重新翻出书看了一眼,记得当时废寝忘食看了两天半,默默流了一筐眼泪,以为里面一定圈圈叉叉甚至有泪痕,结果发现夹着机打的发票以外干净的不像话。还记得里面一些感人的故事,比如非典,比如双城的创伤,每个故事都让我反省再三赚足眼泪。感动像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我健忘,那是别人的故事,我连旁观者都不是,当时再波涛汹涌,过去了就过去了。经过几个月的沉淀,脑海里唯一有深刻印象的,是卢安克。无能的力量,也是无能的自由。看柴静写卢安克的感觉,和柴静采访卢安克的感觉是一样的,字字句句像锯子一样在神经上呲呲作响。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所以有了一个巨长无比莫名其妙的旺旺名字,虽然复旦对其的解释和我所理解的不太一样,但,相由心生嘛。可以说是对价值观的冲击,但其实本没有什么价值观可言。卢安克的存在,让很多事情变成悖论,比如我想解释他给我带来的影响,比如我试图思考我为什么想解释他带给我的影响。当你思考一件事意义何在的时候,这件事就不再有它原本的意义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一无所有,拥有一切。也有时候看到别人脚踏实地仰望天空,会埋怨自己务虚,想要改变。不停地摇摆抱怨挣扎。看过一些与看见类似的纪实故事和摄影,有些事甚至就发生在身边,很多事自己也曾听闻,思考过,总好奇是什么在主导这个世界存在这么多如此大相径庭的命运,无解。再纪实的故事也会因为作者的选择性表达带有感情倾向,我们太容易被感染,太容易被左右,又说到媒体环境这些事儿,记得上学期上自然辩证法的时候有一个学广播电视新闻的女生课堂发言说起媒体环境,正直南周敏感时期,义愤填膺地罗列了大批关于当今媒体环境恶劣的数据和图片,说起媒体良心,说到白岩松。在这堂平常发言都因为没人听几乎难以为继的课上不仅拖堂而且博得大家自发的经久不息的掌声。你看还是有人在为我们以为越理解越失望的制度付出全部的努力只为一点点改变的。不知道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还是我YY出来的,白岩松对柴静说过,做新闻,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苦的跋涉和准备,还有良心和压力。一度迷恋白岩松,尤其当他离我那么近。但问题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相。所以怀疑一切。今天去支付宝拉赞助,遇上一个87年的姑娘跟我们聊了很久。说起支付宝公益。当然还是耳熟能详的那些话,还有韩寒的博客。当一个支付宝公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公益是有成本的,我们应该选择去相信,相信能带来更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似乎对红十字会又恢复了点儿信心。有时候我们相信不是因为真的相信,而是因为相信能带来回报,有时候是心理安慰,或者自己是个好人这样的借口。有很多不解、怀疑和颠覆。在等待新的不解怀疑和颠覆。也无所谓求解,阅读的意义,大概是为了让自己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也有时候,是为了从别人的孤独中获取安慰吧。

关于作者,看送你一颗子弹前半本的时候一直以为刘瑜是个男儿身〜甚至看到她以第一人称写女性题材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他」的一种写作风格。当然后来知道了,犀利的女孩子。柴静和刘瑜,一个带着小情绪讲故事,一个以言辞作枪箭,都在鞭打着我们反思。看看见的时候才扼腕,自己错过了怎样的青春。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最近脑子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特别想跟大家聊聊,错失良机。预祝成功,江湖常在,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