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rin - 2018.7
by wood
已经过去很久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体里多了很奇怪的生物钟,每天早上三四点就会醒来,睡意全无。一开始好像并不难受,这多出来的几个小时,不知道有没有延长我的有效生命。后来发现当然是不行的,因为身体会知道睡得太少,时不时罢工。于是试了好多方式来帮助睡眠,比如用软件来禁用手机,放纸质书或者Kindle 在床上,半夜起来画画,或者睡前喝酒精饮料,效果视情况而定,如果不暴躁起来的话,似乎一切都还好。想起《百年孤独》里面有讲到马孔多的人有段时间得了会传染的失眠症,所有人大概持续一年半没有睡觉,每当有外乡人进入马孔多,就需要摇铃来提醒大家回避避免被传染。像我一样,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好,可以整天听音乐,甚至工作,大家的作息保持一致之后很快就进入了24小时的正常生活,好像从睡眠里偷来了时间。后来,发现了失眠症带来的问题,失忆,人们开始遗忘,遗忘掉越来越重要的东西,直到忘记自我。忘掉自我之后还有没有自我,他们直到梅尔基亚德斯回来才得救,不知我的梅尔基亚德斯是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失眠导致的失忆,看书的话,基本上看完几天内如果没有写下只言片语,就等于没有看过了。之前也并不在意,书和电影一样是阿司匹林。但是失去这些好不容易获得的感觉觉得很可惜,记下来的话,也许以后能回忆起来。能记起来的所剩无几,希望以后可以多记录一些。
《少年维特的烦恼》
最近看在看些我觉得是应该在少年时代看的书,这是其中一本。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却不知何故一直没有了解过。讲的是维特爱上了一个已经订了婚的姑娘,他们彼此纠结地表达爱意,最终他用一把从她亲手取下的,从她的丈夫那里借来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最大的感觉就是真实,他对她的感情,自责和迷失里混着占有欲,她对他的态度,理智的拒绝里透着欲拒还迎的欲望,她知道他会为她死去,却因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更适合做丈夫的人而躲起来担惊受怕。多真实啊,像极了这世上大部分爱情。
《设计中的设计》
这本,算是我的设计启蒙书,没记错的话,还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但是没有打算还,我借的书,好像很少还了的。因为要走了,因为不忍心又看了一遍。要说启蒙应该是被书中描述的原研哉办的 Redesign 展吸引了,颠覆了我对设计只是变得好看的理解,开始试图走进去。再看的时候发现书的前半段其实有一些对设计理论和发展的思考,而我并不曾理解,想必以后还会读几遍。
《奇特的一生》
讲的是一个成就颇丰的人一生都在记录自己的日程,这样的事,从里面透露出来他的人格魅力和对自我的要求。会让我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迪克斯,很奇怪,这样的书主人公都是这样的人。我也会在比较失控的时尝试用自律来约束自己的生活,比如按时睡觉和起床,每天分时段做该做的事,一个小时准备沙拉,半个小时跑步,半个小时瑜伽,睡前半个小时听力。有时候能让人感觉变好,「我在变得健康快乐吧」,会这样想。另一些时候是怀疑,这样做真的有意思吗,违背本性地活着,真的会觉得充实吗,这样想的时候就会丢开一切,过着半夜还在刷电影,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昏天暗地一边看书一边哭的生活。大概是没救了。
《Get things done》
因为有段时间的任务太多了,而已经脱离工作环境的我似乎放浪地无法管理自己所以看了这本书,带着美好的愿望。在我看来就像一部Omnifocus 使用指南。其实只是认真看了比较前面的部分,后面就是断断续续七零八落的看,几乎没什么印象了。对里面提到的一个想法很有认同,当脑子里有任何与当下在做的事无关的想法的时候,立刻记下来,确保在必要的时候会收到提醒,然后抛诸脑后。我想这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比如有段时间准备办理签证,因为「要办理签证了」这样的想法萦绕在脑子里导致做什么事都有点不安,担心材料不齐,担心被拒,或者担心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这样琐碎的担心充斥在醒着的任何时候,忽然冒出来,但是我什么也没做,一份材料也不曾准备。后来终于到了不能再拖延的时候,开始列出材料列表,按项处理,虽然时间临近了,却不似之前那般不安,想到如果早点做这样的事,前面的日子应该可以过的安心许多。
《文学回忆录》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与时间做朋友》
《人类简史》
第一遍看的时候也许感触颇多,第二遍看的时候也许也有一些想法,但是因为没有及时记录,现在毫无印象了。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可能是一些对自己之前的无知感到震惊的部分,比如纳粹的屠杀行为和演化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再比如「与其说人类驯化了小麦,不如说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失乐园》
《鲁滨逊漂流记》
《百年孤独》
我也许没看懂,只觉得孤独。
《月亮与六便士》
会让我想起 The Big Blue, 都很喜欢。一个是不去做一件事就感觉像溺水,拼命挣扎着想上岸,一个是每当沉入海底就找不到浮上来的理由,无论如何努力也找不到浮上来的理由。我像是这样的,虽然看起来很不一样,但是是一样的。
《老人与海》
念高中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借来这本书,看完之后没有及时归还,那时我们还是正常的同学关系,临近毕业时关系似乎恶化到某种程度,我不得不新买了一本老人与海还给她,就算是新买也舍不得还掉的书,感觉还是很棒啊。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迷乱的时候,因此有很强的代入感,感觉自己就是老人,甚至就能闻到咸咸的海风。完全体会到那种在离岸越来越远的海里,一边舍不得这条鱼一边害怕一去不复返的纠结,我能感受到自己成为他在海洋深处焦虑又沉重的,灼热,懒散,敷衍的呼吸。老人后来释然了,「我是一个人,这条大鱼也是一只鱼」,无论去到那里,我们彼此对彼此都无能为力,索性就任由它这样下去,甚至和大鱼之前产生了神秘的共情。我想我现在就是这个老人,正处在离岸越来越远的自暴自弃和自由里煎熬。
《局外人》
局外人讲的是一个,似乎把自己的生活置之度外的人。他对一切都没有那么在乎,他以一个几乎是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了自己的母亲的葬礼,然后以这样疏离的身份,看着身边的邻居们的生活,和女友约会,工作。后来因为凑巧,他杀了一个人,本是正当防卫的性质,但是因为一种执拗的坦诚,和大家对他「以一个谋杀者的态度参与了母亲的葬礼」的控诉,而最终被叛死刑。直到死之前,这件事对他来说都很迷离,好像是一件轻巧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依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其他犯人,狱卒,律师,来探望的人。我觉得自己像极了他,也许是一种很荒诞的感觉,但是我在自己的生活里,好像越来越成为局外人。很奇怪,中国古代的嵇康,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而被邻人们唾弃,局外人里也讲到这件事,两个独立的文明用同一个行为来表达了相似的反抗,也许人类的发展是写在基因里的,就算永远隔绝开来,两种独立的文明之间也会有很多共性。
《面纱》
揭掉面纱,醒来,是另一层面纱。
《乱世佳人》
《暗时间》
《分开旅行》
《杀死一只知更鸟》
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句话
“Courage is not a man with a gun in his hand. It’s knowing you’re licked before you begin but you begin anyway and you see it through no matter what.”
想知道上下文,找了书来看。虽然对这本书早有耳闻,却从来没有看过介绍或者书评,所以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意外,原来是一部讲童年的书吗,原来是讲父爱吗,原来是讲教育方式吗,一直这样猜着。第一部分,总是让我想起《美丽人生》,父亲和孩子们的故事,整个叙事里都流淌着一种宠爱的快乐和俏皮的单纯,真幸福呀,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喜欢像斯库特这样长大,如果我是一个父亲,我希望自己能像阿迪克斯这样对待孩子。第二部分更加聚焦到了阿迪克斯的人格和黑人被冤枉的这个案件。阿迪克斯的正直和善良,好像呼吸一样自然,有力却无需用力,善良到无法相信别人的堕落,这种正直也影响着他的孩子们,为他们看待和理解镇上的人事提供了基准线。感觉温暖。
《社会心理学》
在这里写这本书似乎太过分了,毕竟有一大堆笔记和图片,也先随便记在这里避免在我认真整理笔记之前就不记得看过这本书。
自我觉知: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态度,所以行为影响态度,是真的会有;
关于离婚:好消息是,美国一个跟踪5年的调研显示,当前觉得婚姻十分不幸但是不能离婚的夫妻当中有超过75% 的夫妇会在5年之后感到非常幸福。哈。
关联:和另一个人一起做一些快乐的事比如旅行或者去很棒的餐厅吃饭,会让你把这种快乐的感觉和对方捆绑在一起,因而更加喜欢对方。说到底,the one 这样的爱情可能是不存在的,人类果真只是基因的载体。
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动机很自私呢。
《三体》
距离上一次看大概过去了四五年,刚好是只记得似乎很过瘾但是完全不记得内容的阶段。大概是权利的游戏余温还在脑子里,这一遍看三体也满脑子都是「无常」。
「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宙从来都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虽然它只描述了三个维度,但是它代表人类所理解的存在,所有存在。
《美的沉思》
《岛上书店》
岛上书店,讲的是一个三十九岁的男人,在一个小岛上开的书店,他的妻子一年前去世了,他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部电影,有一个叫哈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故事都是围绕着想要死去的主人公来写的,好像一旦一个人决定去死,生活就会变得有趣起来。我猜这其实仅仅是一种预期管理。这个书店是他和妻子一起开的,那时他们都在攻读文学学位,硕士或者博士,为什么不开一家书店呢。于是就开了。失去妻子之后这个男人每天酗酒,脾气暴躁,准备把自己喝死。后来他的书店里出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那个婴儿喜欢书,她的妈妈希望她在一个爱书的人的培养下长大。这个暴躁的男人莫名喜欢那个婴儿,收养了她。然后一切都是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后来和一位和他同样爱书的图书销售结婚了。
他一开始特别不喜欢小孩儿,只是出于对孩子母亲的托付的责任,后来发现事情变了。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反复剖析自己,后来明白这就是「爱」。他说,「要命的爱,真是烦人。这完全毁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跨的计划。这其中最令人恼火的是,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欢喜的抱怨。
他表达感情的方式:「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里面的人都很喜欢书,他们会在生活中提到书里的想法,情节,句子,生活和书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他每次看到喜欢的书,都会写书评,推荐给他最喜欢的女儿,在女儿生气发怒叛逆的时候列书单给她。天呐我真是爱死了这种沟通方式。一个大书呆子培养出一个特别惹人喜欢的小书呆子少女,他们之间的玩笑和安慰都有让人嫉妒的默契。不只是他们,书里的警长,妈妈们,老师,大家都喜欢书。其实不只是里面,写书的人,翻译的人,看书的人,都喜欢,这样就好像大家串在了一起。从可怕的江湖海洋里溜出来,聚集在一个小岛上取暖,这是一个象牙岛呢。
后来这个店主得了脑瘤。对一个靠脑子生活的人来说,这可能是最难过的事。他的妻子抱着他的脑袋说我好喜欢你的大脑,说你知道我花了多久才找到你?然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他开始失去语言功能,然后是思想。
天亮了。在书架里翻到或者Kindle 里找到一些不久前看过,记得看完时发呆的感叹,却已经没有办法描述或者不记得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的时候,果然有点遗憾呢。
Subscribe via RSS